《迷幻列車2》:掠水也抽水

《迷幻列車》(Trainspotting)在廿一年後以續集身份回歸,消息傳出後即引來全球影迷們的熱切期待,在香港更有院商看準商機,舉辦數場重映,吸引當年影迷進入戲院重溫,也讓年輕觀眾一睹昔日經典,場場滿座,票房得益之餘,亦為即將上映的續作盡收宣傳之效。

日前有幸參與《迷幻列車》的放映馬拉松,不經不覺已經看了三次《迷幻列車》,在完全熟悉原作角色和劇情後,接連觀看最新的一部續集,簡直覺得是沾污經典之名,就算大致班底依舊(攝影和剪接已經易手),都回不去舊時的風采。只覺丹尼波爾(Danny Boyle)在消費自己的招牌作品,導演近作票房記錄,《催眠潛凶》(Trance)跟《時代教主:喬布斯》(Steve Jobs)都不賣座,現在來個reunion,目的隱而不顯,這架火車滿載商機。

離經叛道、反傳統的原作特色

p1312045108.jpg

第一集講求年青的、吸毒的、時代感的澎湃節奏,每個段落選用大量Britpop及舞曲伴奏,其中四人提着海洛英過馬路更是向Beatles的Abbey Road唱片封套致敬並戲謔。在今天看來,《迷幻列車》大膽在於寫年少輕狂的歲月,不帶半點說教或反思,就連與未成年少女發生性行為,在電影中也看來平常,又把吸毒、戒毒、「找毒」拍出生動活力,利用鏡頭走入主角Renton視角感受毒品威力,僅有側寫其要害(Tommy和嬰兒的死亡只是與毒品間接有關),讓觀眾全程代入這群不務正業的年青人,不帶任何批判。箇中所描繪的英倫時代,愛滋病和同性戀開始普及出現,透過角色們的種種黑色經歷,將時代的過渡轉變刻畫得相當深刻。

青頭、薯嘜、色仔、巴閉,還有Tommy,本來就是一群損友,互相背叛教唆大家販毒、吸毒,除了薯嘜較為有情有義,青頭和其他角色的友情可謂輕描淡寫,劇本亦無意將重點放在五人友誼,從影片中,可以看到他們聯群結隊,但往往發生背叛/離棄的情節,就例如Tommy提議到山上散步,就捨棄了巴閉這名瘋子。而劇本亦比較重視故事情節多於人物描寫,着重事件本身,沒有刻意雕琢角色形象,甚至在關鍵橋段,青頭和薯嘜被警衞追捕時,色仔的背叛慬用一個鏡頭交代,就可見《迷幻列車》的非傳統(unconventional)。

循規老土的續集 敗筆連連

p2424456320.jpg

同樣出自丹尼波爾導演筒,2017年的《迷幻列車2》卻將原作的「新潮」一掃而空,變得像「愛回家」一樣的「娘」。電影開初flashback四人的童年片段,已經心感不妙,把一部原意打破常規、離經叛道的作品,走向老土傳統,編劇亦不斷借「過去」來推進影片劇情,插入上集片段懷愐過去,大幅度用回憶描寫四人的羈絆,總然之將他們的友情描繪得很直白,相比首集的驚艷,今次絕對捉錯用神,因為《迷幻列車》本來就不是個關於友情的故事,背後的反叛和漫不經心才是電影經典之處。

「先來一個機會,然後就是背叛」,這是來自電影中的一句對白。《迷幻列車2》照板煮碗複製結局橋段,今次青頭和色仔的互相背叛卻來得輕易,明明劇情有一半部分講述他們重拾友情,過程無疑建立了彼此的關係,但色仔到最後的背叛僅是重複前文開首的目的動機,要為廿年前的出賣事件報復,是忽略了中段的故事發展,難以相信他沒有半點掙扎猶豫。論青頭背叛原因始於不信任仍是合理,但色仔的決斷,一再單純用過去推進劇情,妄顧角色的心理狀態,則說不通了。

架空的紙板年代 沉悶的編劇方向

另一敗筆是本片缺乏捕捉時代精神的重要元素,原作之所以耐看,是因為我們可以從中觀望當時的社會風氣,進行更深層次的閱讀。今集是有個很好的切入點,編劇沒加以利用,那是巴閉的敘事視角。他坐牢20年,理應對廿一世紀的現代社會感到陌生,編劇大可以透過其角度,觀望電子化的時代,同樣能使choose life的一段2017版獨白變得有力。可惜創作人顯然視他為一名psychopath,看待成電影的奸角,劇本對他的描寫流於表面隨便,甚麼其生父是酗酒漢也是隨手可執的橋段。原作刻意模糊善惡界線,沒有哪個能稱上好人,巴閉是瘋是壞,但其餘人物也稱不上善良,青頭也曾自我告白"I’m a bad person.",今集顯揚道德界線,把巴閉送回監獄,不是有點偽善嗎?

消費懷舊之情

p2371554726.jpg

說穿了,丹尼波爾根本是販賣大家對《迷幻列車》的回憶,主要目的只是懷舊,原作用毒品描寫青少年不想選擇成年人「選擇」(choose)的生活,續集的毒品彷彿是個背景,不會有任何推進或發展劇情的作用,純粹是一種nostalgia,作品曾經很擔心青頭的「戒毒」和「毒癮」,今集連他有否重拾毒癮,劇本也置諸不理。

電影同時充斥無聊的玩笑,例如戲謔《狂牛》、頌唱殺死天主教徒的歌詞、裸奔,第一集的幽默搞笑都是緊扣時代和劇情的,不會寫出這種如同《搞乜鬼》系列般低智無聊的笑位,令人不忍睹看續作要淪落至此。

這次choose life的獨白,諷刺人們科技上癮,跟毒品無異,然而,丹尼波爾不也是鏡頭亂舞,上癮般左剪右貼,Freeze frame和dutch angle的運用都看得眼花撩亂,純粹是導技的showoff,觀眾眼球就要受罪117分鐘,實在難看至極。

Choose not to choose sequel. Choose life.

p987296885.jpg

發表留言